2010年7月22日星期四

叶赫,一块净土

先是历史上有一个来自叶赫那拉氏的慈禧,然后是当代媒体对慈禧的大力宣传,遂使叶赫、叶赫那拉名世。

女真人在宋、辽两败俱伤的战争中崛起,建立金国,灭辽及北宋,迫南宋、西夏以及蒙古诸部臣服,称霸北方百余年,于1234年为蒙、宋联手所灭,退居远方。后来,明与蒙元残余的旷日持久的战争再次成全了女真。女真各部逐渐成长壮大。16世纪初,海西女真的叶赫部首领祝孔革率众迁到叶赫河边定居,建叶赫国。祝孔革的孙子清佳努、扬吉努更开疆辟壤,筑城修路。1573年,二人在叶赫河岸的山头之上筑起叶赫城,清居西城,扬居东城,皆称贝勒(首领),盛极一时。但是,历史不会给很多人以机会。叶赫终究没有阻挡住天下一统的趋势。1619年,叶赫的女婿、统一了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率军征叶赫,毁其城、亡其国。

叶赫国虽灭,其族人,尤其是其王族叶赫那拉氏,对满清的影响却自始至终地存在。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的生母孟古是叶赫贝勒扬吉努之女,就是说满清的开国皇帝有一半的叶赫那拉氏血统。叶赫王族苏克萨哈之父在叶赫未亡时就归顺了爱新觉罗,受到重用,苏本人更是顺治去世后的四位顾命大臣之一。晚清的慈禧太后,还有光绪的皇后,都来自叶赫那拉家族。满清王朝最终葬送在叶赫女人的手中,应验了不屈的祖上金台石亡国受戮之前对努尔哈赤的诅咒。

然而,叶赫这个地方却在很大程度上逐渐被人们遗忘了。时到如今,除了仅存一点儿痕迹的叶赫古城遗址,这里只是遗留了一条小河叫叶赫河、一个小镇叫叶赫镇、一些小小村屯稀稀落落地散布在沿河的山峦之中。70年代末,人们截叶赫河成湖,名转山湖,盖因水体表面略呈英文字母S型,揽抱二山,山不转水转。二山之形远观皆如巨龟,双龟锁湖,蕴含祥瑞。转山湖的水直接来自叶赫河的源头,水质非常清洁,这在当今这个污染遍全球的时代,实属非常难得。近来,人们又在二山之一的东山易址重建叶赫那拉古城,极力重现所毁之城的古貌,供游人参观怀古。

事实上,叶赫在这里的历史并不长期也不悠久,物质遗留不多,村镇里住着的人基本不是叶赫部落的后裔。旅游业的发展应重视历史、民俗,更应努力保护地皮、保护自然风景,不宜过度开发。目前,这里仍然地阔人稀、土地肥沃、山清水秀。在山头放眼看去,眼前是错落有致的植被、连绵起伏的山丘、清洁静谧的湖泊、朴素简单的农舍。从地理位置上看,叶赫处于东北地区的地理中心,浅藏在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处,西北距陆路交通枢纽四平市30公里,不是很远以至于不容易出入,也不是很近可免于被外界过度干扰。

叶赫,一块净土,虽经历沧桑却不显得古老,绿叶素荣蕴含绰约多姿、宁静淡泊自是横而不流,美丽而圣洁,令人仰慕和留恋。

叶赫的位置。叶赫处于今日东北的地理核心地带。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转山湖周边的地理环境。这里还是山的世界。向西,就到平原了。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明末女真各部的分布。女真人是大东大北的大山里的人,有两次成功出山的历史记录。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新建的叶赫城城门。它不在原先的位置上。它的存在引导人们回望人类历史的尘埃,那些尘埃已经模糊但承载着实实在在地发生过的事情。另一方面,在我们目前还活着的人的前面的路上,没有尘埃,也没有明确的提示,我们继续向前走,继续留下尘埃,给后人回望。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静谧的转山湖。远方,一只巨龟卧于水中。摄影者的脚下是另一只更大的龟,造就了双龟锁湖的宏伟气势。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转山湖边的山丘和原野,绿意盎然、层次分明。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椰子
2010年8月6日于纽约

2010年7月21日星期三

访南极仙翁

南极仙翁即寿星,道家尊崇之大仙,主寿。对南极仙翁的供奉和敬爱表现了人们追求长寿的野心。

岱王山即大王山,位于莱山近海处,因近山顶处有巨大岩石耸立,寸草不生,峥嵘雄壮犹如山中王者,故名。近有人在石前造一南极仙翁并鹿、鹤二童子铜像,不知原委。沿途听修路工人说,南山集团投入四亿开发,十有八九,铜像是他们造的。大公司大手笔做旅游项目,会对自然景观有重大修改。

在山和海夹着的空地上,人们造房居住,繁衍生息,这里是莱山区的一部分。

2010年5月8日,工作伙伴老少共计14人携带野餐登岱王山,访南极仙翁,健身、祈福并一览山海城乡春色。

在山脚下,我见到了榆树钱儿。五十年前,榆树救活了我们多少人?榆树钱儿有甜味,榆树叶、榆树皮都可以果腹。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一只花狗对我走近它并对它拍照表示出警觉和不安。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成片的婆婆丁。看那些光杆,知道小伞已经飞了许多了。改革开放之初有个电影,主题、情节都一般,主题曲不错:“我是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有谁能知道我的欢乐和悲伤。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我要带着小伞漂流四方。。。。。。”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迎春花。冯德英的第二支花就是迎春花,细碎密集如繁星。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在山腰远眺仙翁,可以看到那龙头拐杖高高挺起,指向蓝天。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来到仙翁脚下,仰视之。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回视,新楼如笋,海湾如镜。测量了一下,刚刚垂直升高将近400米。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继续向上,达到顶峰,再回视,看到了仙翁的后背。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会看到符合当前窗口的图像。。。


椰子
2010年5月9日于莱山

山林笔记一则

今年气候极度异常,气温波动,常有凄风苦雨,时而雨雪交替,春寒久恋不离,似乎就要这样直接把我们送到夏天。

阴冷裹挟沉闷。在这种天气,在寂静的山林里行走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寂静和沉闷是邻居,大家都比较接近无。 无就是没有,可是无生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是道家的道理。

王重阳师徒的遗迹仍然顽强地存在:已经冷清的洞穴、仍然清澈的水井,等等。

有许多山林里的修炼者割不断和世俗的联系,有时甚至更关心国家大事,或者是在寂静中更有条件深入地思考社会问题和博弈策略,时不时就出山干涉一下世事。鬼谷子的两对弟子早就做过这些事情。面对宋、金、蒙的消长局面,王重阳的高徒丘处机带着他自己的18位门徒走到花剌子模,面见征战中的成吉思汗,说他“一言止杀”可能过了一些,但至少是大大地减低了生灵涂炭的程度。我于是想起小时候见到的一幅对联:“入深山修真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由此联想到另外一些事,这已是题外话。

丘道长生于栖霞,是我计划要拜访的地方。

麻姑是道家尊崇的传说中的仙人或仙姑,曾三历东海沧桑,那是何等程度的地老天荒?她老人家在这里的痕迹为山林增加更多的仙气。也是在我小的时候,见到有一幅年画,上面有寿星,有麻姑,主题自然是追求高寿了。文革开始后再没见过。现在,这一方面的禁锢已经消除,应该多少捡起来一些了。

古往今来,道家的女性大师时或有之,丘处机的师姐孙不二为其一。孙道长亦在此修行得道,和丘道长一样手创一门派或支脉。

某个山段有一种大型岩石块,石块内含颗粒状碎石,小、形状不规则、分布匀而密。碎石显然比把它们混合在一起的石料质地坚硬,因为碎石在侵蚀后的麻面凸出。这种效果使实则天造的石块貌似人工凝成。设想在远古时代,造化在这里生成一个临时的搅拌机,把滚烫的、奔腾着的岩浆混入碎石,轰轰烈烈,何等壮观!

有一块这种麻面石状如石棺,提示着时间的永恒和生命的暂短。

走过了那一段路,就再也没有看见上述那种石头。

冯德英的三本小说讲了7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50年前感动了大量读者。《苦菜花》里塑造了一位母亲,母亲好像没有名字,就叫母亲,就是母亲。那个团长、英雄于得水(于得海的原型)养伤的岩洞还在。记得最清晰的小说情节包括于团长和柳八爷的互动、青头白腚的萝卜、七子和妻子用手榴弹在地窖里自杀、“兰子的身子断了”,等等。于得水在战争中受重伤七次,没有死,最后在文革中被害,可叹的英雄末路。

山野上的落叶植物尚在复苏的过程中,不显眼。给林子贡献绿色的主要角色是常青乔木松、杉之属,其中偶尔可见的赤松最为惹眼。赤松树干红亮挺拔,整体清清爽爽、婷婷袅袅,有天女之风,与长白美人松同样动人:或令人肃然起敬,或移动人之魂魄,或两者兼而有之。然而,古往今来,包括我辈在内的人不知爱怜,对赤松的采伐行为过于严重,有时甚至劈之为柴薪,以至于出现如今的濒危局面。现在,赤松已被列为珍稀树种,受到重点保护。

林子里有远离污染源的山野菜。有一种弱草叫霞草,本地人民称之山蚂蚱(讹传为山木楂、山苜楂、山么楂)。有人说山蚂蚱类似蚂蚱菜但特生于高山之坡,故名。无论如何,山蚂蚱熟食口感柔滑,微酸,健脾强胃,属罕见山野菜。

有一种细木叫楤木,通体有尖利的刺,小时如灌木,长大如乔木,属于五加科。我感觉好像全国各地人民都称其枝叶的幼芽为刺老芽(又被写作刺老鸭、刺老鸦,等等),焯一下蘸酱,微苦,通宣理肺,山野菜中的极品。

希望山野菜能被有限制地采摘。比如刺老芽。如果采顶部而保周边,可使之横向发展;如果采周边而保顶部,可使之增高;如果只采已脱离幼芽状态的芽,可使幼芽继续生长。见有村妇,不论上下长幼,一律采下,类似竭泽而渔,属于不当行为。

道长们所居石洞。洞里有诸位道长的塑像,随意拍照近乎冒犯,所以只照洞外。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道长们所用水井。水面距离井口不盈尺,搯而可饮。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棺材样的麻面石。这是粗粝和方正的结合。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鹤立鸡群的赤松。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就餐的森林餐厅。当坐下来品尝山珍的时候,我不能不佩服造物者想的周到。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餐桌上的刺老芽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坚挺着的刺老芽。这样的照片,盯着看,立体的效果就出来了。在认知心理学基础课的课堂上,这是一项基本实验。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餐桌上的山蚂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枯草中的山蚂蚱。蚂蚱本动物,静则为山草。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椰子
2010年4月25日于昆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