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5日星期日

行脚徽州

安徽是个内陆省,但有淮河、长江两条大河流过,水流丰沛,有鱼有蚌。淮河、秦岭线是中国南北之界,使安徽兼具南北特色。长江之右是皖南。方志敏在这里匆匆走过,走了一条不归路。叶挺的部队在这里被阴谋消灭,留下些游击队苦撑三年。在皖南,有一片山叫九华山、黄山,在平原之地崛起,花岗岩做的,坚挺料峭,一佛一道。这一带叫徽州,孕育出了一个徽州文化,深不可测,耐人寻味。

2012年8月下旬,我和友人去攀登和礼拜黄山、九华山。之前,在外围略有行走,试图了解一点儿徽州文化。


(一)徽州始末

春秋时期,徽州这一带是在吴、楚相交处的蛮荒之地,土著为山越人,吴在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统一,搞郡县制,设歙(shè)、黟(yī )二县,东属会稽郡。黄山古称黟山,黟县之黟来自山名。黟县起初疆域甚大,后被一分为五:黟、休宁、婺源、祁门、石台。隋文帝改郡为州,设歙州。至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时,歙州领六县:歙、绩溪、黟、休宁、婺源、祁门,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的“一府六县”框架。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方腊败亡。因方腊祖籍歙州,朝廷忌之,遂改歙州为徽州,这种当地文化也就被叫做徽州文化或徽文化。

顺便提及,清康熙六年(1667年),当局取安庆、徽州二府之名,设立安徽布政使司,安徽成为省名。安徽省简称为皖是由于春秋时江左附近有小国名皖国。此国战国时即被楚吞并。皖国有大别山的东段皖山,又被称为潜山、天柱山,至今有隶属安庆市的潜山县、隶属潜山县的天柱山镇,皖字在地方上竟荡然无存,但却被安徽省借用为简称。此为题外话。

民国和人民共和国对徽州的行政建制的改变也是花样翻新,比如婺源的两入江西(1934年蒋介石为方便“剿共”而一入,后因地方反弹而回归;1949年因解放婺源和解放江西省的部队同为四野,为便于管理而二入,竟成定局)。虽然少了婺源,但徽州仍然不小。1961年时,徽州专区(专署驻屯溪市)辖歙(县府驻徽城镇)、绩溪、旌德(县府驻旌阳镇)、黟(县府驻碧阳镇)、休宁(县府驻海阳镇)、祁门、宁国、太平(县府驻甘棠镇)等八县。 徽州的萎缩发生在开始于1980年代的全国城市大改名的浪潮中。在这个浪潮中,许多县变为市,许多地名被生造出来。比如,吉林省造出了松原市、白山市;黑龙江省造出了五大连池市;云南强改中甸为香格里拉。具有黄山优势的徽州也当仁不让。1987年,地级黄山市设立,在种种利害的纠葛消长之下,绩溪、旌德划归宣城地区(宁国已于1980年改属宣城),黄山市仅辖歙、黟、休宁、祁门四县以及屯溪区(市治所)、徽州区(治所在岩寺镇)、黄山区(原曾为县级黄山市,更早为太平县,治所在甘棠镇)。徽州萎缩为一个区,再也不是过去的徽州;黄山市也代表不了徽州,所幸歙、黟二县尚存。现在,提到徽州,通常要说是黄山市加婺源县和绩溪县,而实际上不止于此。

徽州在行政区划上被割裂了,徽州文化多少也会受到些影响,但这种没有大规模移民的行政划分不会带来特别大的影响,文化会自然延续的。正如从地域上和文化上,东北就是一个整体,任你清王朝、民初、“满洲国”、光复后的民国、人民共和国怎么分划,东北就是东北,包括现在的黑吉辽三省和蒙东四盟市,也有其独特的文化。


图一、今黄山市的地理位置



图二、红色圆圈是原属徽州现不属黄山的部分。


 (二)西递宏村

徽州遗留了许多古建筑。在屯溪区柏树街,有三处明代古建筑,名“程氏三宅”。在潜口,也有一处古建筑,为1984年起从附近各地拆迁集中组建的明、清建筑的组合,取名“潜口民宅”。而整村全部是原始古建筑只有西递和宏村。

西递和宏村是黟县的两个古村落,一个在县城碧阳镇的东南,一个在其东北,相距拐来拐去也不过十几公里,所以常被一同提及,写的时候往往是中间连个顿号都不加。

西递之名的来由有两种说法,一是村里的溪水向西流,东水西递(有点儿牵强);一是以前此处设有驿站,用于传递公文和供来往的公务员休息,因地处徽州府之西,故名。

唐亡之后是五代十国,直到宋的建立,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天下大乱五十多年,唐皇族李家没落,有人改姓胡,流落到西递,久之繁衍成一个村落。作为皇家后裔,西递胡家由来重文尊儒,致仕者甚多;到明清年间,更有人从商致富。官、商还乡,有能力大兴土木,把故里建设得富丽堂皇、舒适实用,虽经数百年岁月,仍有二百余幢古民居留存,并从整体结构上保留了当地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顺便一说,徽州一带,胡姓者甚多,有的是本来就姓胡,就是说在周天子那时候就姓胡了;还有一些就是上述的李改胡,宋初才姓胡。无论哪胡,近世和今世,徽州的胡姓顶级成功人士遍布政、学、商、军各界倒是一个事实。

我们从合肥出发,避开黄山直接开车去西递。在汤口离开高速公路时已经天黑。通向西递的几十公里山路起伏曲折。路过的村落也没有多少光亮(这里的人民睡得早?)。幸亏GPS认路,遇到岔路明确提醒,否则是很难找到的。

旅馆叫西递会馆,占地甚多,是老式房子改建的,或者是仿老式房子而建的,房间窄小但现代设备齐全。

次日清晨,一个依山傍水,紧凑、精致的古老村落展现在眼前。溪流、池塘清澈,偶见鸭群于残荷间弄波;田园、山野翠绿,时有花丛在古树下惹蝶。民居、祠堂、书院、牌坊错落有致,基调是青瓦白墙。狭窄的街道石板铺路,路边流水潺淙;高挑的房架原木为梁,梁上燕子呢喃。还有门罩、天井、漏窗、屏风、桌椅、题额、楹联、法物、瓷器、木雕、竹雕、砖雕、石雕、彩绘等,皆细腻精致、美轮美奂,透漏着锦绣江南之灵巧与娟秀。

宏村是另一个保存完好的村落,与西递大同小异,特有较大之水面、较丰沛的穿街过户的流水系统和较多的奇巧的桥梁。宏村也始建于宋代,汪姓为主。

顺便一说。古时人民迁徙,人生地不熟,常为自保而聚族而居,遂演化出许多同姓村落。

现如今,西递和宏村的居民,打开大门,做游人的生意,出售古旧物品和艺术品,其间不乏手艺精湛的艺术家,比如以小刀现场直接在竹子上写字者。然而,一些陌生人在房前房后、屋里屋外走来走去、指指点点,也打破了古村的宁静。


图三、黟县。黟县被山峰包围。过去,只有一洞可以进入,桃花源一般。上个世纪50年代,此洞在修路中被炸毁。



图四、西递街景。白墙有些许斑驳,水沟有些许青苔,楹联有些许缺损,是为完美。



图五、西递的牌楼。官不做到一定的高度,是不能回乡造牌楼的。



图六、宏村的小桥流水人家。。。



图七、在宏村写生的高中学生。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环境中学习作画的孩子是幸福的。


(三)饮食特点

徽州民风节俭,不尚大吃大喝。然而,徽菜却是一个特色鲜明的菜系。

说是,汉民族有八大菜系,即鲁、川、苏、粤、浙、闽、湘、徽。前七种无不与省有关,往往以一省为核心,涵盖却大于其省,例如鲁菜可以认为包括东北与京津唐地区;唯徽菜特指徽州一地之菜而非安徽菜,后者称为皖菜,不成体系。

一般来说,徽菜油、盐均略重,少吴之甜、楚之辣。

徽州多山,故食材中富有山珍,其中有“黄山三石”:石鸡、石耳、石鱼。

这里的石鸡不是鸟而是蛙。此蛙栖息于山涧,背黑腹白,重可半斤,现多为人工养殖。吃法甚多。“清蒸石鸡”以黄山香菇为佐料,盖碗清蒸,汤清见底,香气诱人,但我觉得,蛙类是人类的朋友,现实的污染于两栖类甚烈,最好还是不要吃了。

称蛙为鸡好像没有什么道理,而且容易造成混淆。记得数年前我与几名美国同事在长春被请吃饭。侍者端上哈什蚂。哈什蚂为满语音译,中国林蛙是学名,田鸡是叫得比较普遍的名称。友人问:是啥?答曰:田鸡。(Field chickens.)友人观察良久,反驳道:扯,不是鸡,因为有四条腿。(No, shouldn't be chickens. They've got four legs.)

石耳类似地耳和木耳,生长在阴湿的岩石上,色灰似有绒毛。石鱼为一种长仅数厘米的小鱼,生长在山涧小溪,穿梭于石缝之中。这两种东西均为野生,吃着放心,感觉自然。

除石耳外,木耳、蘑菇等野生菌类也甚多,野生蘑菇达数百种。因为可能有毒蘑菇混迹其中,所以应提高警惕。就在我在该地区走动期间,还发生了多起事故,有报导说:“8月26日至9月2日,黄山市发生多起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致近10人入院、其中5人死亡”,死亡者中有一位是辨识蘑菇的土专家,云云。

徽州之山多竹,有伴松而生者,也有连成一片的广大竹林。近二十多年来,我一般不看故事片电影、电视剧,但在别人看的时候偶尔会看一点儿。我看过《卧虎藏龙》里的竹林打斗片段,不知周润发他们几个为什么打架,主要是欣赏美丽的竹林。我这次人到徽州才知道,那些个镜头就是在这里的“木坑竹海”拍的。竹子除了众所周知的许多用途外,其竹笋、竹荪(也是菌类)也是采摘不尽的美食。

有一款徽菜是“臭鳜(guì)鱼”。此菜的原料鳜鱼就是鳌花,南北都有,是国之名鱼。此鱼本来就肉嫩刺少(没有鲤鱼、鲫鱼那种小毛刺),加上特殊处理烹调,致使其气味或微臭或奇臭无比,而味道则鲜美,天下一绝,必为重口味的猛士喜爱。

最后,此地也是茶乡,不时可在山坡上看见茶园。名茶有祁门红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休宁松萝等。我除了遍尝诸茶外还带回些太平猴魁继续饮用。


图八、炒南瓜花。显然是谎花。能想到用南瓜的谎花做菜,很了不起。



图九、土菜馆的口号。这个鸡是真鸡,不是石鸡。


不写了。完。

2012年9月于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