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7日星期五

欧洲旅行记略(下集)

目录

(十八)摩纳哥:蒙地卡罗
(十九)法国:尼斯
(二十)法国:阿维尼翁
(二十一)法国:里昂
(二十二)法国:巴黎(一)
(二十三)法国:巴黎(二)
(二十四)法国:巴黎(三)
(二十五)法国:巴黎(四)


(十八)摩纳哥:蒙地卡罗
返回本集目录

前方群山矗立,路旁的松柏、商店橱窗和一幢幢建筑电闪而过。

从比萨沿着地中海的海岸线去法国方向,经过的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一端(维也纳处于另一端),左侧是地中海的利古里亚海湾(Mare Ligure)。路上有历史名城热那亚(Genova)。往日的热那亚与威尼斯、比萨等都是北意大利著名的城邦古国,新大陆发现之前在地中海的地位举足重轻。现在,热那亚是意大利最大的港口,在地中海排名第二,仅次于法国马赛港。1298年,威尼斯和热那亚海上交兵,马可•波罗为国出征兵败被俘,被关押在热那亚的监狱。如果没有这个俘虏生涯,马可•波罗就不会遇到比萨作家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也就没有《马可•波罗游记》问世,他的事迹也就非常可能被湮灭而迟滞西方对东方的了解。

另一个与热那亚有关的重要历史人物是哥仑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哥仑布出生在热那亚,酷爱航海,浪迹天涯,在西班牙开创了他的事业。

意法边境的路上,穿山隧道极多,说是有147个。相应地,连接山体之间的跨谷桥梁也多不胜数。

摩纳哥公国(the principality of monaco),位于高山临海的那一侧,面积1.81平方公里,仅大于梵蒂冈。蒙地卡罗(Monte Carlo)是摩纳哥的首都。从卫星图上看,整个摩纳哥3公里长,几百米宽,建筑区域、街道都连在一起,虽然有好几个区域的名称,但本质上就是一个城市,一座长条形的美丽的濒海山城蒙地卡罗。早期,腓尼基人(Phoenicia)在此建立城堡;中世纪受制于热那亚共和国;1297年起由格里马尔迪家族(Grimaldi)统治,后成为独立公国;其后,屡受西班牙或法国的控制;1861年前其领地约20平方公里,后有城市流失以致于国土面积减为为现在这种情况。1911年,摩纳哥公国颁布宪法成为君主立宪国。1919年,摩纳哥公国同法国签订的条约规定,一旦国家元首逝世而没有男性后裔,摩纳哥将并入法国。一直以来,此协议如同符咒一般地笼罩着摩纳哥。但据说此协议已在2002年废除。世界越来越透明。象锡金那样被临近大国硬着头皮吸收的情事不易发生。看一些加勒比海、太平洋海岛袖珍国以及中亚、西亚、东欧的成例,“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情况甚多,成为一种潮流。

当我们到达蒙地卡罗时,一年一度的F1汽车大赛刚刚在这里结束,用为赛道的街道尚未复原,两旁的防护设施、看台等都在半拆卸状态。蒙地卡罗是个赛车之城。从1950年开始,每年的5月24日到27日这里的街道都会成为F1蒙特卡洛大奖赛的比赛用地。这里的赛车难度甚高,极富挑战性。有车手这样描述:前方群山矗立,路旁的松柏、商店橱窗和一幢幢建筑电闪而过。转过一个弯道,灯火辉煌的赌场。又一个急弯道-“唰”一下钻入隧道。不一会儿,突然一道亮光乍现,赛车如流星般又冲上大街。

在蒙地卡罗,定期和不定期的其他比赛项目还有:老爷车比赛、网球大师杯赛、风帆赛、跳伞赛、捕鱼赛等。

1958年出生的“今上”阿尔贝二世亲王(Prince Albert II)本身就是个运动员,曾多次参加冬奥会赛事,得奖牌,并在奥委会担任职务。他通晓多国语言,风流倜傥,酷爱旅行,频频出国访问,结交名流政要、帝子神孙、业主新贵、艺人赛手之流。2007年,他以元首之身份来到北京,特别表示支持中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作为现任奥委会委员,他不光是说说而已,是真的支持。阿尔贝亲王是在2005年其父兰尼埃三世亲王(Prince Rainier III,1914-2005)去世后接续王位的。

已故兰尼埃亲王在位时间极长(1949年登基),为世人熟知。他割舍了与前面未婚妻的婚姻,因为该英国女演员后来被查出不能生育,而如上所述,根据当时的情况,国君无后国家将被吞并。他后来追求当红美国影星格蕾丝•凯莉(Grace Kelly,1929-1982),并与之结婚,真的就让世界给了这个于世局无足轻重的小型国家更多的关注。他努力为国家和人民造福,填海造地,发展经济,使他的国家成为一个人间乐园,被称为建设国王,受到人民的爱戴。而王妃角色转换的困惑,她的美丽、善良、平实以及死于非命的不幸的结局,亲王和王妃的鹣蝶情深,他们的子女对慈善事业的热爱以及这些子女的新人类行事风格,如此等等,都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蒙地卡罗的赌场集中在城市中心。这里是一片较高的地面,俯视码头、海洋。配着旅馆的大赌场则靓丽奢华,游人川流不息,表面看大家眉眼衣着体格略同,可从骨子里分,有我们这样的量入为出的普通劳动者,也有腰缠万贯一掷千金的资产阶级。对这样的一个小国来说,赌博事业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支柱。但是,赌场只是用来赚外人的钱,对本国人民不开放。类似地,有利的税收政策则吸引着豪门把金钱不断地投入。销金窝也!

大赌场向海一面的广场平荡宽阔,又有楼台亭阁、楼顶花园,曲径通幽,多奇花异石、南北树木,景色委实赏心悦目。在空间极其紧张的蒙地卡罗,开辟出此等去处,实属不易。另一个方向的悬崖上较高处是亲王的宫殿,土灰色,古城堡模样,不显特别豪华。散布在陡坡和低地上的是密密麻麻的民居和民生设施,为节约平面空间不乏高层建筑。城市面对的是一个几乎是正方形的避风港,水平如镜,停泊着许多船只,包括亲王他们家的白色的游艇。

蒙地卡罗城区之一部分。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蒙地卡罗的豪华赌场。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广场上的亚当和夏娃之铜像。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王宫、民宅、码头。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王室的游艇。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海边的楼上花园。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蒙地卡罗的一座建筑物附近。在油价飙升的今天,使用耗油少的交通工具是一种节约行为。对有限资源的节约和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整体是有利的。在欧洲,这样的小型汽车很常见。但在讲究奢华的蒙地卡罗,法拉力之类之外还能见到这种小车诚属难能可贵。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我们在法国的旅行路线。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十九)法国:尼斯
返回本集目录

金黄色的大弧怀抱着湛蓝色的海,抱不住,只好让大海尽情地延展出去,直到模糊的天际。

尼斯(Nice)离摩纳哥咫尺之遥。下午时分,我们的车来到尼斯附近的山顶。当时天空已由晴朗转为多云。从山上看下去,被三面的群山环绕着的城市显得有些灰蒙蒙的,灰蒙蒙得连密密麻麻的瓦顶的红色的都极不明显。城市前面的海岸是一个近乎的完美的大弧。金黄色的大弧怀抱着湛蓝色的海,抱不住,只好让大海尽情地延展出去,直到模糊的天际。

进城已接近傍晚。晚餐的餐馆中国城大酒楼(04-93-87-46-66)和住宿的旅馆美居酒店(Mercure Nice Centre Notre Dame Hotel,04-93-13-36-36,Room 322)都在圣母院(Basilique Notre-Dame,N43°42.203',E7°16.029',A10.0584m)附近。美居酒店是法国雅高集团(Accor)的国际连锁酒店,在尼斯一地就有5家。圣母院在梅德森大道(Avenue Jean Medecin)旁,是一座现代建造的仿古作品,仿的是巴洛克式的风格。

梅德森大道笔直宽阔,通有轨的公交列车。沿着梅德森大道向南走几百米,是梅西那广场(Place Massena)。广场周围是一些赭红的意大利式砖结构楼房,色泽鲜艳。广场树了些高灯柱,柱顶有坐式人形半透明彩灯,别出心裁。广场中央有一个喷泉水池,水池中放置一圈数组铜铸的人和动物的生动形象,以人为本,人兽和谐。广场向东北方向延展,成为宽阔的街面,高大的棕榈和石松排列成行,花圃、绿地、水池之类布局巧妙美观、修整的错落有致。这里,在地下看不见的地方,有帕隆河(Paillon)的河水在暗暗地流淌。

梅西那广场前面就是海滩以及海滩上与之并行数公里的盎格鲁步行道(Promenade des Anglais)。

海滩的沙里有许多不规则的小石子。近岸的水颜色较浅,但几十米外就突然变深,深深的蓝,因为那里的海底是深沟大壑。利古里亚海底起伏,多深谷,靠近尼斯海岸线这里有很深的海沟,如果没有海水,站在海滩上和站在悬崖边差不多。这一带本来就叫“蔚蓝海岸”(Cote d Azur),是海下深渊带来的蔚蓝。

没看见有人在海里游泳,只有少数几个人在滩边戏水。我脱鞋挽起裤脚在浅水里走了一会儿,脚底有些疼,衣服也被打湿了,算是在地中海里洗了个脚。

尼斯地理条件好,是一个天造的人类理想居住场所:三面环着山岭,一面临着海湾,冬暖夏凉,阳光充足,多晴朗天气,少浊浪滔天。人择善境而居。据考证,40万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就有人居住(有人类使用火的痕迹)。公元前600年左右,有人在山上建起村落或城郭。公元前350年左右,人们发现山下海边更为舒适,就移住到山下,尼斯古城于是诞生。在地中海地区的人类文明开始蓬勃发展后,尼斯曾被古希腊、古罗马所统治。在中世纪的艰难岁月以及其后的数百年,尼斯的归属和遭遇在复杂多变的周围环境中也变化无常,曾加入过热那亚联盟,也曾加入过比萨联盟,其间的859年和880年兩度被劫掠,城市焚毁,生灵涂炭。1543年,法国通过战争手段获得尼斯。1600年后,尼斯在几个大公之间数度易手,“城头变换大王旗”。1706年,尼斯再成为法国领土,期间曾被割让给西西里王国(Kingdom of the Sicilies,1713-1860)。1860后,尼斯稳定为法国领土。

在18、19世纪,这里是王公贵族、富商土豪、文人骚客们趋之若鹜并流连忘返的避寒所、安乐乡。英国人来这里居住,开辟了盎格鲁步行道。俄国人来这里居住,建造了洋葱头屋顶的东正教派教堂。法国艺术家、画坛野兽派的创始人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来这里居住,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20年。

现在,这里居民人口数量是:城市中心347100人,大都会地区933080人(1999),居法国城市的第五位;旅游事业相当地兴旺发达,流动人口多不胜数。旅游事业对法国这样一个能源贫乏的大国是非常重要的,尼斯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被特别地开发,效果彰显。

刚刚开始要进入尼斯,从附近山上看这个城市。长堤那里是码头,附近是老城区。长堤后面,海湾是弧形的。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尼斯圣母院。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美居酒店。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中国城大酒楼。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梅西那广场上的铜像:女人和牛。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梅西那广场上的铜像:男人和马。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暮色下的尼斯海滩。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梅德森大道上的有轨车的车头。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二十)法国:阿维尼翁
返回本集目录

我在吃了一盒草梅之后心有不甘,想知道是谁为什么要赈济我等普通的行脚路人和走街百姓。

早上一路西行,目标是阿尔卑斯山脉和中央高原(Massif Central)之间的阿维尼翁(Avignon,港台译为亚维农),在那里,可沿罗纳河之河谷北上里昂。高速公路一直没有离开海岸太远。路上,见到了去坎城(Cannes)的出口。坎城就在附近,位于另一个弧形海滩边,和尼斯同属利古里亚海湾。每年的5月,这里举行影展(Cannes Film Festival),届时阔佬名优、媒体喉舌、好事青年聚集,另为许多其他人注目,有浓厚之兴趣。今年的影展说是从14号到25号,刚刚结束,传正有著名艺人会后享受生活,走街食饭,狗仔队尾随之。

阿维尼翁建在罗纳河或叫隆河(Rhone)岸边突出的高地上,常有大风吹拂,故以当地古代语言,城名有河神之城或大风之城的含义。此城处在连接法国南、北方交通的要道之上,也是从陆路往来于亚平宁半岛(Penisola appenninica,意大利)和伊比利亚半岛(Penisola Iberia,西班牙、葡萄牙)之间的必由之路,扼交通之要冲,从古罗马时代起就是一处商贾、僧侣、游俠之类驻足的繁华之地。14世纪中,罗马教廷在此流亡数十年,成就了阿维尼翁第二教都的历史地位,也成就了阿维尼翁的城市建设风格。现在,教廷时代的城墙仍然完整,其总长近5000米,城墙由大块方石砌成,其一切附属设施,诸如垛口、塔楼和城门等等,倶保存维护良好。

一切汽车都必须停在城外。弃车后我们用最便捷的方式从一个墙洞进城,穿过弯曲而地面逐渐升高的小巷,来到教皇宫殿前面的广场。这里,除了俯视一切的哥特式的教皇宫殿外,周围还有许多教堂、剧院、旅馆之类的古典建筑,构成了一组特殊的宗教纪念碑林,牢牢地记录着往日的教皇国之都的辉煌、尊贵和奢华。一列白色无轨道的胶轮小火车载着游人跑来跑去。许多食肆酒家,把桌椅板凳摆在露天,酒女小二,往来穿梭;杯盘刀叉,碰撞有声。如此等等,给庄严的广场加入一种游玩、享乐的气氛。

在我们到达时,广场上恰好正在进行一项特别活动:有人在一个临时搭起长长的摊位那里,向人们发放新鲜的水果,包括有草梅、香蕉、桃子、苹果等,还有水果沙拉。我在吃了一盒草梅之后心有不甘,想知道是谁为什么要赈济我等普通的行脚路人和走街百姓。问之。原来,这些水果是他们采用了某种生物技术培育出来的,在此让大家帮着试吃,尝一尝。扯不扯,多少有点儿做了小白鼠的意思!不过,从安全性的角度来说,我对这些专业人士还是信得过的。阿维尼翁富产水果,有关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两“大革命运动”自然非常活跃。

被城墙围着的一切是所谓老城,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册的世界文化遗产(1995),包括窄街小房的民居,都需要特别保护,政府也为此提供财政补贴。有些民居的墙上画着假窗,此源于从前这里税收规矩。当时的税收是按家里是否有钢琴以及房子开了几扇窗来计算的,于是有人建房时就少开窗,建好后为美观计在墙上画上假窗。过伦敦时,说是要按门口的台阶数缴税;过阿姆斯特丹时,说是门的宽度影响税额。税收这东西涉及国计民生,同时也影响民风。唐皇贪美色,百姓重生女;楚王爱细腰,宫人多饿死。说的是握权柄者的喜好或意志的影响力,而这里提到的情况是金钱直接说话(Money talks directly)。

如今阿维尼翁老城里只有1.5万居民,许多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从街头小店发现,这里的香料事业相当发达。香料以自然原料为主,其中以薰衣草(Lavender)居多。香料的制成品有香皂、蜡烛、小摆设等。最有趣的是香包,一般是正方形,扁的,大红大绿,村意十足,俗来之美。这东西也许可以是情窦初开的姑娘送给她心仪的小伙子的最合适的信物。

圣贝内泽桥(Pont St-Benezet,N43°56.750',E4°47.892',A21.6408m)是一个刻意保留着的断桥,在古城之外,停车场附近。这座桥比那些教廷的建筑古老还要古老,要从现在退回800多年到12世纪左右,跟一个15岁的牧羊少年叫贝内泽的有关。罗纳河是一条流量很大的大河。在很长的时间里,圣贝内泽桥是罗纳河下游唯一的桥,它的存在给往来于法国和意大利、西班牙和意大利之间的旅行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大家纪念始造桥者贝内泽,称之为圣贝内泽桥。不过,汛期的罗纳河水阔流急,极其凶猛,大桥曾多次被洪水冲垮,垮了又修,修了又垮,直到17世纪,人们决定放弃这种重复抵效的努力。如今,原有21墩22孔的大桥只剩下4墩4孔,作为一个残缺的遗迹,断桥具有更强烈的历史感染力。断桥附近,生长着茂盛的但尚未开花的薰衣草,有齐膝高。

当年拿破仑在自愿和民意的支持下黄袍加身后,为了郑重其事,特别把教宗从罗马请(说是叫也行)到巴黎去给他加冕。教宗在受到许多冷遇后自觉多少有功于这位新皇帝,小心翼翼地提出可否归还已被法国收回的阿维尼翁。拿破仑对此置若罔闻。拿破仑有查里曼之志,扩充法国还来不及,如何能把已经收回的以前法国的土地再归还他人?况且,与法兰克蛮王丕平和查里曼不同,此时的拿破仑视教宗如草芥,只是就加冕一事不得不利用一下而已,无所他求也。

古城阿维尼翁和城外停车场。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教皇的宫殿。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教皇宫殿前面供游人随便乘坐的小火车。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白色的伞盖之下,挤满食客。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这里刚发放完水果。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卖香料的小店。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供人穿过的墙洞。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圣贝内泽断桥和开花前的薰衣草。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二十一)法国-里昂
返回本集目录

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冬小麦正在灌浆,已近成熟。

从罗纳河(Rhone)向上,有索恩河(Saone),此河有许多其他中文译名:桑河、淞河、苏河、苏茵河、颂恩河、颂能河、萨翁河、沙恩纳河等等。罗纳河和索恩河相交的地方,就是大城里昂(Lyon)。索恩的颜色有些浅灰,罗纳略呈深蓝色,两河相交,水界明显。百姓传说,罗纳是男人河,索恩是女人河,男女相会,生子,子则里昂也。事实上,两河不仅赋予里昂以生命,而且哺育它走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其中包括繁荣和黑暗,包括压迫和暴动,包括快乐和悲伤。

古之里昂被称为卢格杜努姆(Lugdunum),古高卢人(Gauls)之都城。现在,两河自然地把里昂划分为大体上具有三种不同的风格的地区。罗纳河东岸的新城巴迪区(Part-Dieu)的现代建筑林立,街道宽阔,有大公园,近大湖。两河之间的半岛区(Presquile)是城市的中心所在,气派豪华。索恩河西岸的旧城区(Vieus Lyon)古风犹存,遍布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纪录着里昂的过去,被联合国以世界人文遗产城市入册(1998)。在法国,论人口以及在经济、文化领域的重要性,里昂均仅次于巴黎而排名第二。

很早以前,里昂的纺织工业就特别发达。向者,来自我国的丝织技术首先是传到亚平宁半岛,而里昂作为后起之秀居然以后来者而居上,自从16世纪起,成为欧洲丝织工业的中心。以前里昂的印刷工业也特别发达。在文艺复兴时期,在全欧洲,除了威尼斯,里昂是拥有印刷工人数量最多的城市。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大行业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从而使由于社会财富的分配矛盾成为尖锐冲突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世人耳熟能详的19世纪中期(1931年、1834年)的工人暴动就发生在此地。另一方面,普通工人的利益有时会和技术进步相抵触。发明家贾卡和蒂莫尼耶的遭遇证明了这一点。

贾卡(Jacquard),本名查理(Joseph Marie Charles,1752-1834),外号贾卡。他先是编草帽为业,后为织机工匠。他在著名发明家贾卡•德•佛康森(Jacques de Vaucanson,1709-1782)1745年的发明的基础上,于1804-1805年间发明了配置整套纹板传动机的脚踏式提花织机,通称贾卡机,使原来六名工人的工作只需一名工人,于是大批工人的失业。贾卡多次受到人身攻击,甚至死亡威胁。新型织机不断被损坏和焚烧。虽然自1806年后贾卡因每台机器的提成而获得大量金钱,但在革新过程中的苦涩经历使他受到严重的伤害,变得沉默和孤僻。

蒂莫尼耶(Barthelemy Thimonnier,1793-1857)于1829年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可成批制造的缝纫机,从此缝纫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蒂莫尼耶的遭遇和贾卡非常类似:愤怒的人群对他进行攻击,他家里缝纫机被砸烂,他建立的服装厂被烧毁。尽管握有多项专利,他的晚景仍不免凄凉,于64岁时在贫困中黯然辞世。

无论如何,工业进步和科技发展是互相促进的。从18世纪工业革命的萌芽时代开始,里昂就不断出现重要的发明家,其中包括:发明了火船(蒸汽船,1776)的茹弗鲁瓦(Jouffroy d'Abbans,1751-1832),发明了热气球(1783)的蒙哥尔费兄弟(Joseph and Etienne Montgolfier,1740-1810,1745-1799),发明了电影技术(1895)的卢米埃尔兄弟(Auguste Marie Louis Nicolas and Louis Jean Lumiere,1862-1954,1864–1948)。物理学家安培(Andre-Marie Ampere,1775-1836)是里昂人。今天,全世界每一个中学生都知道他。

里昂人民对上述科技工作者大都有所纪念,或铸像立碑,或为建筑物命名,引为地方的荣耀,不使王侯将相独美于世。

白莱果广场(Place Bellecour,N44°46.182',E4°48.070',165.8112m)又名皇家广场,在半岛区的中心,也是在里昂的中心。此广场突出的特色是红土铺地,与整个城市的红屋顶相配。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1643-1715在位)的骑马塑像立在广场中央。我们以白莱果广场为中心,游览若干古迹;也到共和大街(Rue de la Republique)的购物之处勾留走动,看到了里昂的繁华,也看到了乞丐、示威者、举火炬呐喊飞车的好事青年、放学路上的中学生、免费的公共厕所等街头景色。游走罢,已是傍晚,就餐于共和大街附近一条小街里的金宫大酒楼(Ban Thai‎,33-4-78-37-44-06),看来好象是泰国华人开的店;投宿于位于城西北部的诺富特酒店(Novotel Lyon Porte du Valvert,33-4-78646869),又是雅高集团的连锁店。这家附近是高速公路A6和北环等交接,有复杂而壮观的立交桥。附近居民稀少但似乎也比较复杂。出去散步时,我们发现街边有疑似不良份子蠢蠢欲动,遂中断散步,回房间去看BBC的电视节目。

次日(2008年5月29日)清晨出发,偶而有牛毛细雨。里昂附近仍然丘陵起伏,覆盖着小片林地和大片草地,偶尔有小群牛羊点缀山野。不久,视野开始开阔。在一望无际的农田里,冬小麦正在灌浆,已近成熟。我们到达了巴黎盆地(Paris Basin)。这里,自古以来水沛草丰,农牧业发达。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养活了法兰西民族,这个民族是古时的高卢之地的各部落、北上扩张的拉丁语系的罗马人、南下扩张的日尔曼语系的法兰克人等等的混合体。

里昂卫星粗图。A指白莱果广场。注意红箭头处,两河的颜色交融过程。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男人罗纳河。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女人索恩河。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白莱果广场。注意,近处是路易十四的骑马塑像;从广场向西部旧城区望出去,有富尔维耶尔山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圣母教堂(Basilique Notre-Dame de Fourviere)和一座铁塔。山下,画面之外,是老资格的圣-让首席大教堂(Cathedrale Saint-Jean)和索恩河的波拿巴桥(Pont Bonaparte)。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街头乞丐。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里昂(Lyon)者,狮子也。在里昂,到处都有狮子的形象。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在闹市区,几个深色皮肤的中学生走在放学的路上。在里昂,非白人居民占很大比例。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BBC在报道有关美国总统布什挨整的新闻。所路过的欧洲城市基本都有BBC,多数有CNN。由于外语能力的限制,一路上只能看这两种电视。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里昂北部丘陵的小群羊。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巴黎盆地中的村舍和农田。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二十二)法国-巴黎(一)
返回本集目录

小岛上的小渔村逐渐扩大,发展到岸上,变成了一个城市。

很久以前,在塞纳河(Seine)中的西岱岛(Ile de la Cite)上有一个小渔村。由于有河水阻隔,村里的人大体上可以躲避从林子里闪出来的强盗,大体上过着安定的生活。公元1世纪,罗马大军来了,反抗都被镇压,罗马人成了整个高卢一带的统治者。小岛上的小渔村逐渐扩大,发展到岸上,变成了一个城市。后来,这个城市被大头领们选择居住,也就是首府、首都。这就是今天的巴黎(Paris,N48°53.100',E2°15.048',A43.8912m)。住在巴黎的历代统治者们以西岱岛为中心沿塞纳河大兴土木,建成宫殿、教堂、桥梁碑塔等各种建筑。现在的巴黎主城区大致是个圆形,塞纳河从东南流入、西南流出,形状象一条抛物线,然后继续象蛇一样地弯曲向前。巴黎的主要名胜,都分布在塞纳河造出来的这一条抛物线附近。

我们在巴黎的旅行从船游塞纳河开始。2008年5月29日中午,我们乘八头木狮(Bateaux-Mouches)的游船,从阿勒玛桥(Pont de I'Alma)出发,沿左岸逆流而上,过西岱岛,绕过圣路易岛(Ile Saint Louis),沿右岸顺流而下,到天鹅径(Allee des Cygnes)转回左岸止于起点阿勒玛桥,沿途穿桥洞凡36座次,先后反复欣赏到的临岸或近岸之名胜包括荣军院(Hotel des Invalides,左岸)、波旁宫或称国会大厦(Palais Bourbon,Assemblee Nationale,左岸)、奥赛博物馆(Musee d'Orsay,左岸)、先贤祠(Pantheon)、法兰西学院(Institut de France,左岸)、司法大厦(Palais de justice,西岱岛)、贵族监狱( La Conciergerie,西岱岛)、圣母院(Notre-Dame,西岱岛)、桑思城(Hotel de Sens,右岸)、市政厅(Hotel de ville,右岸)、卢浮宫(Palais du Ouvre,右岸)、杜伊勒里花园(Jardin des Tuileries)、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右岸)、大宫(Grand Palais)、小宫(Petit Palais)、夏乐宫(Palais de Chaillot,右岸)、自由女神像(Statue de la Liberte,天鹅径)、埃菲尔铁塔(Tour Eiffel,左岸)。

船游之后,登艾菲尔铁塔。艾菲尔铁塔于1887年始建,1889年造就,占地一公顷,立于战神广场(Champ de Mars)。此塔除了四脚是用钢筋水泥之外,其余全是钢铁,总重7000吨,高324米,第一层平台高57米,第二层平台高115米,第三层平台高274米,共有台阶1665级,也有电梯。登临第二层就可以了望巴黎全市。巴黎色调淡雅,近处荣军院的金色屋顶、战神广场和夏乐宫的绿色草坪于是乎最为显眼;塞纳河边的一系列古迹和其他建筑互相掩映;远处则可见少许现代高层建筑群体。

从卢浮宫到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Etoile),再穿越凯旋门到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是巴黎的中轴线,东南、西北向,有点儿象塞纳河抛物线的一条切线,我觉得应该称之为巴黎之轴。当年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1643-1715在位)辟之为从卢浮宫经杜勒丽花园去圣日尔曼城堡(Chateau de Saint Germain)居住和狩猎的路线,路易十五(Louis XV, 1710-1774,1715-1774在位)接杜勒斯花园加建协和广场,路易十六(Louis XVI,1754-1793,1774-1793在位)接协和广场修香榭丽舍大道(Champs Elysees),拿破仑(Napoleon Bonaparte,1769-1821,1799-1804在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位,1804-1814在第一帝国及皇帝位,1815在百日王朝皇帝位)在杜乐丽花园入口加小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以及在香榭丽舍大道尽头加凯旋门,从而完整了巴黎之轴的历史建设。1989年新凯旋门峻工,使巴黎之轴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扩充并增加了现代气息。

协和广场东临杜勒丽花园,与波旁宫隔河相望,顺香榭丽舍大道则可望到凯旋门。它的原型始建于1755年,20年完工,以路易十五骑马塑像为中心,称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起(1789),人民造反,毁路易十五之像(1792),断路易十六之头(1793),改广场为革命广场(Place de la Revolution)。1794年4月,主杀路易十六的革命领袖罗伯斯庇尔(Robespierre)杀新政府首脑丹敦(Danton);8月,罗氏自己也被推上断头台(guillotine)。在很短的时间里,王室成员、保皇人士、各阶层各派别的革命造反者在此被枭首者凡数千,包括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她是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最小的女儿。1795年,血腥稍退,活着的人开始倡议和谐社会,广场改称协和广场。1814年,波旁王朝首次复辟,广场改回原名路易十五广场;12年后,又改称路易十六广场。1830年,七月革命发生,国王换成奥尔良公爵(Duc d'Orleans)那一支,广场又恢复为协和广场,回避了那些敏感的名称。名称改来改去,反映了时局的变换。无论如何,这个协和广场曾经是一个血腥的杀戮之所。

现在,协和广场的中央立着一座方尖碑(Obelisque de Louxor),这原来是立在埃及卢克索神庙(Temple of Luxor)前的一对儿碑之一,1829年由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ohammed Ali)赠送给法国,与革命或皇家无关。此碑高23米,重230吨,由整块的玫瑰红色花岗岩雕就,其上的象形文字记载法老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1314-前1237)的事迹,底座基石上记载着将之运到这里和树立起来的过程。广场呈圆角矩形,立八尊女性之雕像,象征着法国的八大城市。这里还有马利的骏马(Les chevaux de Marly)雕塑的复制品(真品在卢浮宫地下一层黎塞留馆入口)、模仿梵帝冈圣彼得广场的双层喷泉等。协和广场今天的这个外观是在1836年至1840年之间形成的,一切都和大革命以及王室无关。

塞纳河附近的名胜。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奥赛博物馆(Musee d'Orsay)在塞纳河的左岸,河对面是卢浮宫。其原址是建于1900年的奥尔赛火车站,1939年关闭,1986年改建成为国家博物馆,主要保存从1848年到1914年之间的一些近代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家具、摄影等,涉及的名师大家有罗丹(Augeuste Rodin,1840-1917)、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等,是从卢浮宫的古代艺术到蓬皮杜中心的现代艺术之间的过渡。也就是说,如果顺次参观卢浮宫、奥赛博物馆、蓬皮杜中心,你会大体上见识到欧洲艺术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从塞纳河上看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的广场上有法国公路网零起点标志,从巴黎到一个地方距离,就是指从这个地方到此零起点的距离。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天鹅径上立着一尊自由女神像。巴黎送给纽约一个自由女神像,举世皆知。纽约则做了小的复制品回赠巴黎。天鹅径上的自由女神像仿佛是在提醒游人:自由女神像是法国人民的作品。法国和美国有传统友谊。美国东部城市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 Kentucky)是以路易十六的名字命名的。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路易十六曾给予支持和援助。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从艾菲尔塔上看战神广场(Champ de Mars)和草坪尽头的军校(Ecole Militaire)。战神广场以前就是军校的操场。拿破伦曾在这个军校学习过一年(1784-1785)。远处那个极高的建筑物是蒙帕纳斯酒店(Montparnasse) 。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从艾菲尔塔上看金顶的荣军院。荣军院建于1670年,在路易十五时代,用做收容伤残军人。1840年,拿破仑的遗骸被转移到这里安放。现在,这里是军事博物馆等多家机构。远处灰蒙蒙的圆顶建筑是先贤祠(Pantheon),以前是一座教堂,后来改为安放、供奉思想界、科学界伟人灵柩的祠堂,这些伟人包括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雨果(Victor Hugo,l802-1885)、左拉(Emile Zola,1840-1902)、拉格朗日(Joseph Louis Lagrange,1736-1813)、居里夫妇(Pierre and Marie Curie,1859-1906,1867-1934)等。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和艾菲尔塔隔河相对的夏佑宫和特洛加德罗花园(Palais de Chaillot and Jardins du Trocadero)。远处的高楼大厦群是在拉德芳斯区,新凯旋门就在那里。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从夏佑宫后面的高地看艾菲尔塔。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在夏佑宫附近值班的巴黎警察。今年奥运火炬在巴黎传递时,中国残疾女青年金晶所持火炬当街被抢。这个事件之后,更多的世人熟悉了巴黎警察的制服。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夏佑宫附近的人民英雄纪念雕塑,似乎工农兵学商女皆全。自1789年以来,法国经常掀起这样那样的暴力革命。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协和广场现在是赏心悦目的休闲场所,但在大革命时期是恐怖的屠场,包括当时的“今上”路易十六、他的王后以及杀害他们的革命领袖在内的4700余人在这里被断头机砍下头颅。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二十三)法国-巴黎(二)
返回本集目录

这里没有红绿灯,没有道路界线,没有任何其他交通标志,各种车辆进来出去随意开,放任自流得一塌糊涂,达成一种混乱中的和谐与流畅。

晚上,我们去吃法国大餐。海鲜一客,包括生蠔和水煮的小海螺、虾、蟹;蜗牛一客,核桃大小的6只;主菜一客,我们分别要了羊排和三文鱼;蔬菜沙拉一客;最后是甜点。胡乱叫开红酒一瓶。生蠔是我最喜爱的海鲜之一。巴黎的生蠔比纽约羊头湾海鲜餐馆里的生蠔小巧而规则,食用时少了几分野蛮。蜗牛是巴黎的特色美食,一定要吃就是了。据说蜗牛肉高蛋白、低脂肪,含多种于身体有利的元素,有清热、解毒、消肿作用,能调节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长期食用可养颜美容、益寿延年。神了!

落脚于位于巴黎西北拉德芳斯(la Defense)金融商业区中心的铂尔曼酒店(Pullman Paris la Defense,33-(0)1-47-17-50-00,Room 1909)。铂尔曼是雅高集团的一个新品牌,分布多国。此间高楼林立、场面开阔、大气凛然,附近就是巴黎之轴的一端新凯旋门。夜晚散步,意犹未尽,决定明晚再大幅度走动。

次日,艳阳天。清晨,我们径去巴黎西南郊外18公里处的凡尔赛宫(Chateau de Versailles) 。凡尔赛宫由路易十四的父亲路易十三始建,路易十四把它当成常住的宫室,其重孙路易十五、玄孙路易十六因袭之,直到1789年大革命爆发,巴黎的造反派革命妇女们步行来此,在革命士兵的帮助下,杀毙卫士若干,把路易十六强行一路拥裹回城。“车遴遴,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经历过群众革命运动的人都可以想象出,这个时期的气氛该是何等恐怖。不过,此时此刻,坐在马车上的君主还有少许尊严。

以后,在凡尔赛宫又发生了许多写进了通史里的事。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宫,马踏宫阕,拿破仑的帐算在拿破仑三世的身上。1871年,巴黎公社起。梯也尔(Louis Adolphe Thiers,1797-1877)的新政府弃巴黎城而据凡尔赛宫,谋划镇压了巴黎公社(Paris Commune)。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在凡尔赛宫宣告成立。1919年,一战德国战败,法、英、美等国同德国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按法国的意愿使德国饱受欺辱,一战宣告结束,同时也埋下了二战的种子。

当年(1623),路易十三只是在凡尔赛树林中建了一座简单的城堡作为狩猎之所,两层的红砖楼房,26个房间,装得下妻小、宫娥、仆从、家将而已。从1661年到1689年,路易十四请来许多能工巧匠,在这个城堡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造出了个宫殿,把臣工、贵族都聚来一起住,防止这些人私下活动闹事。路易十五、路易十六又继续做了一些修建工作,凡尔赛宫更加豪华奢靡。宫殿房舍的采用平顶形式,而非巴洛克的圆顶或法国传统的尖顶等建筑风格。巨大的花园,10倍于宫殿本身(房舍11万平方米,园林100万平方米)。

现在我们看到的凡尔赛宫,保留或恢复了帝王时代的布局,并实以纪念物件。大殿小厅500多间,装饰以雕塑、挂毯、油画之类。在有许多镜子和对应镜子的窗子的镜厅光辉如故,惟昔日吊灯上的蜡烛换成了蜡烛样子的电灯,安全、不必经常换。从镜厅的窗子向正对着镜厅的花园看过去,平整的地面似乎一望无际,地上镶嵌着剪裁得地毯一样复杂图案的草坪、花坛,树丛排列整齐,湖泊和运河水明如镜,极远处隐约有些朦胧的土丘。

法国大餐的蜗牛。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法国大餐的主菜羊排。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巴黎及郊区卫星图。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凡尔赛宫馆藏的路易十六的肖像。这位君王被大革命的潮流送上断头台。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凡尔赛宫里的一尊雕塑。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王后的床。王后在这里生孩子的时候,毫无隐私可言,因为一些王公们要站在床前见证,避免“狸猫换太子”之类的事情发生。床角珠宝箱那里有个秘密通道。1789年10月5/6夜,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Antoinette,1755–1793),曾用此躲避冲进凡尔赛宫的革命暴民。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凡尔赛宫后花园巨型地毯一般的草坪、水池。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凡尔赛宫的侧面。那个专业黑人摄影师的生意清淡,因为人们都自己照相。他有时会揽到大合影。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二十四)法国-巴黎(三)
返回本集目录

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在卢浮宫,走出来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

从凡尔赛宫返回城里,在凯旋门连带香榭丽舍大街(Avenue des Champs Elysees)一带逗留。香榭丽舍大街靠近凯旋门的西段是最密集的地方。人群在那里蠕动。

凯旋门始建于1806年,是拿破仑为纪念奥斯特利兹(Austerlitz)战役而建,1836年才得以完工,此时拿破仑已去世15年。此建筑一如拿破仑炫耀的性格,高大厚重,四面有门,十字贯通,外墙上的浮雕取材于拿破仑年间的法国战史,内壁刻写着一些跟随拿破仑征讨的将士的名字。1920年,人们在凯旋门的下方造了一座无名烈士墓,代表着在大战中死难的150万法国军人。凯旋门所在的广场为圆形,周围有12条大街呈辐射状向四面伸展开,夹着12座大房子,类似放射光芒的明星,故称星形广场(Place de l'Etoile),又名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这个设计是奥斯曼男爵(Baron Georges-Eugene Haussmann,1809-1891)的城市改造工程的一部分。这里没有红绿灯,没有道路界线,没有任何其他交通标志,各种车辆进来出去随意开,放任自流得一塌糊涂,达成一种混乱中的和谐与流畅。

星形广场里面的凯旋门周围的人群之中,有以类似古老的吉普赛方式讨生活的女人。这些女人通常是首先用英语问游人是否讲英语。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她们就会递过一个写着英文的纸条,上书种种理由,希望小额资助。如果善心人掏了钱,就有可能使藏钱之所暴露无疑,随后较多的钱就有可能被一直在附近冷眼旁观的同伴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手段取走。如今,有更多从东欧和印巴等地流浪而来的人加入了这个队伍。

卢浮宫在巴黎之轴的起点,与协和广场中间隔着一个杜伊勒里花园。此宫始建于12世纪末,由腓力二世(Philippe Auguste,1165-1223,1180-1223在位)下令修建,用作防御的城堡,百米见方,四周有护城壕沟。英明王查理五世(Charles V le Sage,1338-1380,1364-1380在位)从西岱岛的王宫首次迁入。其后的国王迁出,直到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 I,1494-1547,1515-1547在位)在去世前一年再次迁入。其反复多变如此。弗朗索瓦一世开始按照文艺复兴风格大规模扩建。亨利二世(Henri II,1519-1559,1547-1559在位)去世后,其遗孀凯瑟琳•德•麦迪奇(Catherine de Medicis,1519-1589)的生活时间复盖了她的三个儿子国王,执国柄,类似清之慈禧。作为意大利佛罗伦萨麦迪奇家族之女,凯瑟琳太后集中精力修建了卢浮宫西侧的杜伊勒里宫(Palais des Tuileries)和杜伊勒里花园,皆仿意大利之物,谐文艺复兴之风格,布局对称,并种植柠檬、柑桔等家乡之果树。凯瑟琳太后之后,亨利四世(Henri IV,Henri le Grand,1553-1610,1589-1610在位,凯瑟琳太后的女婿)、路易十三、路易十四都曾对卢浮宫加建、改建。1682年,路易十四将王宫廷移到凡尔赛宫后,曾有意将卢浮宫拆除,但后来改变了主意,让法兰西学院、纹章院、绘画和雕塑学院以及科学院搬入,还邀请一些学者和艺术家入住。1750年,路易十五又生出拆除卢浮宫之心并制定了计划,但苦于缺乏资金而未果。卢浮宫两次得以幸存。大革命期间,卢浮宫曾被改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其后,拿破仑(拿破仑一世)、拿破仑三世(Napoleon Ⅲ,1808-1873,1848-1852在总统位,1852-1870在皇帝位)都对卢浮宫做了比较大规模的扩建,完成了卢浮宫建筑群的比较近代的部分。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临失败,有人搞破罐子破摔,在杜伊勒里宫和卢浮宫内纵火。结果,杜伊勒里宫全毁,卢浮宫部分焚毁,但主体建筑幸免。杜伊勒里宫的废墟存在了100年,在第三共和国时期(1870-1940)拆除,从此,杜伊勒里花园就是卢浮宫院子的延伸了。

法国王室对艺术品的收集始于弗朗索瓦一世时期,包括油画蒙娜丽莎在内的大量艺术品就是那时从意大利购买的。其后的国王继承这个传统,继续从意大利、佛兰德斯(Flanders,在今比利时、荷兰、法国相接处)和西班牙购入艺术品。大革命期间,共和政府决定将收归国有的王室收藏以及从教堂、贵族和地方政府等处没收来的艺术品集中于卢浮宫,并将其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命名为中央艺术博物馆。拿破仑在征服欧洲各国时,经常将被征服国家的艺术品以各种借口大量运往法国,送至卢浮宫。但随着1815年拿破仑的第二次退位和放逐,卢浮宫藏品中约有5000多件艺术品被归还给原来所属国,因为那些东西基本属于抢来的。

此后的100多年里,卢浮宫的收藏范围不断扩大,加入了远东、亚述、古埃及等时代的藏品。随着藏品数量的增多,展览空间越来越不够用。1981年,法国政府决定将卢浮宫建筑群的全部建筑划拨博物馆,并对卢浮宫实施了大规模的整修。其中,卢浮宫主入口处造透明钢架金字塔,除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之外,也使底层入口处有了自然光线的照明。这一项工程是由当时的总统密特朗(1916-1996,Francois Maurice Marie Mitterrand)在没有竞标的情况下,亲自委托贝聿铭(Ieoh Ming Pei,1917-)主持设计。对此,各种评论都有。1989年,大革命200周年纪念,整修后的卢浮宫重新对游人开放。重新规划的分区把每层楼都划分为三个部分:黎塞留馆(Richelieu Wing)、叙利馆(Sully Wing)、德农馆(Denon Wing),从地下一层楼对应到三楼,各种艺术品分类存放。在地下层,有各馆的入口,除一些艺术品外,还有中世纪卢浮宫城壕墙壁的遗址,原物原样,古砖石之上仍然留有匠人刻下的心形图案,据说是签名的意思。

我们花了许多时间在卢浮宫,走出来的时候已经疲惫不堪。

位于巴黎之轴的戴高乐广场中心的凯旋门。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在凯旋门附近讨生活的女人。古老的吉普赛谋生方式经久不衰。如今,有更多从东欧和印巴等地流浪而来的人加入这个队伍。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卢浮宫的一角。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米开朗基罗的《垂死的奴隶》和《反抗的奴隶》(Dying Slave,Rebellious Slave,一层德农馆)原本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Julius II,1443-1513,1503-1513在位)之墓所作,但都没有完成。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1800年夏天,拿破仑带着一支小部队跨越阿尔卑斯山的伯纳巴山口(Great Saint Bernard Pass)进军意大利,搞了一个急袭,在马伦哥(Marengo)击败了奥地利阿布斯堡王朝的军队。1801年,雅克-路易•达维德(Jacques-Louis David,1769-1802)画了一张官方油画《波拿巴翻越阿尔卑斯》(Bonaparte Crossing the Alps.)。画面中,画家让拿破仑骑一匹正在跃起嘶鸣的雪白骏马,披一领漫卷的猩红披风,手指苍穹,意气风发;附近炮轮滚滚,将士用命。此画显然是以夸张的手法歌颂和宣扬这史诗般的军事壮举。1850年,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1797-1856)按实际状况作了另一幅同名油画。当时,这位英雄骑着一匹从当地老乡那里借来的骡子,在一位瑞士农民牵引下,小心翼翼地的行进在狭窄崎岖积雪的山路上。他眉头紧皱,右手插进军大衣前襟。显然,即将发生的战斗占据着他的心头,恶劣的环境让他有点不太适应,而且他的胃病也可能犯了。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卢浮宫三宝之一:达芬奇的《蒙娜丽莎》(Mona Lisa,1502-1506,二层德农馆)。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油画《萨宾妇女》由雅克-路易•达维德(官方油画《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的作者)在1799年所作。萨宾人的女儿被罗马人抢去,生了孩子。萨宾父兄意欲抢回。战争一触即发。作品中,被抢的妇女们在阻止战争。萨宾王塔提奥斯(Titus Tatius)的女儿埃西莉亚(Hersilia)站在父亲和丈夫罗马王罗慕路斯(Romulus)之间,张开双臂阻挡双方的杀戮。孩子从她的怀抱中跌落在地,引起两位妇女来抢救孩子。她身后的一位妇女高举婴儿。这一情节向人们宣布了妇女们的意志:过去抢就抢了;现在,为了我们的家庭、我们共同的后代,要和平,不要战争。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卢浮宫三宝之一:希腊艺术《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Nike of Samothrace Statue,Winged Victory,二层叙利馆)。1863年此雕塑在希腊的萨莫特拉斯岛被发现时是300多块碎片。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卢浮宫三宝之一:希腊艺术《米罗的维纳斯像》(Venus of Milo,一层叙利馆)。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卢浮宫地下层的中世纪卢浮宫城壕的遗址。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卢浮宫地下层的透明金字塔底部。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二十五)法国-巴黎(四)
返回本集目录

没有复杂的细节,没有人性的附加,没有历史的传说,拉德芳斯本身具备着充分的活力和张力,表现出赤裸裸的坚挺和刚毅,表现出浸透着新时代精神的力与美。

老佛爷百货公司(Galeries Lafayette)位于奥斯曼大道(Boulevard Haussmann)。这条街道和香榭丽舍大街平行,最终皆归于星形广场。这里商店遍布,是全球世界名牌最密集的地方。老佛爷百货公司店分三部,曰主馆(Lafayette Coupole)、曰家居生活艺术商场(Lafayette Maison)、曰男装馆(Lafayette Homme)。其主馆楼高9层,雍容华贵,商品琳琅满目,其圆顶大穹有教堂、皇宫之丽。从正门进去,立见华人接待处,国人、国文、国语。据说,近年来,国内来的游客一直是老佛爷百货的重要客源,商店每年都会举办和中国有关的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中国顾客。

不久前,这里发生了一个引起世人一定程度关注的事件。2008年2月11日,一对儿随团从浙江来的新婚夫妇在老佛爷百货公司购物,被误认为使用假钞,在商店里以及在警察局里遭受包括收款员、保安、验钞员、警察、翻译的一系列凌辱,包括剥光衣服、剪碎女事主的内衣、枷锁入牢、勒索钱财等等。由于荒谬得离谱,在社会压力下,公司当局企图敷衍过关不果,于2月22日公开认错道歉。集团总裁德拉乌特尔(Paul Delaoutre,President)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向在事件中受到伤害的年轻中国夫妇、旅行团的其他成员和全体中国人民,作正式的、诚恳的道歉。(We officially and sincerely apologize for the Chinese young couple, the other tour members and all the Chinese people who are hurt in this incident)”后来的细节就不太清楚了。商店里的相关人员坏了老板的生意,不会不受到惩戒。但施暴的警察和勒索的翻译似乎没有人再提起过。相信,就这家商店来说,中国游客中的顾客仍然会非常多,中国顾客的消费水平仍然会非常高,仍然会如德拉乌特尔所说的,是“老佛爷的最大国际消费群体(the biggest-spending foreign consumers in Lafayette)。”

世界名牌香水大部分由法国生产。香水是法国名店的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应该有许多,包括法国人浪漫的民族性格等,也与法国人100年不太洗澡有关。古人喜欢洗澡。中国的古人喜欢洗澡:周公“一沐三束发”,澡没洗完来了客人拢拢头发就跑去会客谈公事,然后再接着洗澡,如是者三。欧洲的古人喜欢洗澡:罗马的公共大浴室遗迹就是明证,而13世纪巴黎洗浴业的兴旺则史有明载。但是到了13世纪,欧洲闹起史无前例的黑死病(Black Plague),杀人以千万计。17到18世纪的几次黑死病大流行的中心地区的例子包括:意大利(1629-1631)、伦敦(1665-1666)、维也纳(1679)、马赛(1720-1722)、莫斯科(1771)。在恐惧面前,人们发展出一种理论,认为:洗澡使毛孔张开,有毒的物质就会通过毛孔钻入身体。这个理论从17世纪初期开始统治了整个的欧洲,使欧洲人在整整100多年的时间里尽量避免用水来清洁身体。这种情况在当时代表欧洲文明最高水平的法国尤甚,在上流社会尤甚,在宫廷尤甚。路易十四每天早晨只用混合了葡萄酒的水洗手和漱口,而只用洒了香水的干布擦擦脸。为了遮盖身体的异味,人们大量地使用香水。直到18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水对清洁的作用,逐渐恢复了洗澡。一个错误的理论,整整耽误了好几代人。

从协和广场远离塞纳河的方向延伸出来的短街王室街(Rue Royale)的终点,是从广场去奥斯曼大道的半路,有一座叫做抹大拉教堂(Iglesia de la Madeleine)的建筑物。这是一个希腊式的建筑,长方形,台阶上面的高台上有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Corinthian)式圆柱形成柱廊,前方顶部三角形门楣上的浮雕表现了末日审判的场面,铜门浅刻十戒(Ten Commandments)。教堂内部结构为单殿式,有雕塑群像陈列。此教堂在路易十五时期的1764年初建,断断续续几十年,几次推倒重来,到1824年拿破仑时期始建成。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主事者曾有建成希腊式庙宇的想法,但最后还是一座教堂。一个建筑物是多神的古庙还是基督教的教堂,不是看它的外表,而是看它的内容。抹大拉教堂附近有一个中餐馆,叫做百乐轩,英文名香格里拉(Shangralila,01-42-65-31-71),据说名气很大。我们这天的晚餐就在这里解决了。

晚餐后,回拉德芳斯金融商业区的住宿之处,花了很长时间在附近走动。

这个区的建设策划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目的是在巴黎之轴的远端建立一个类似曼哈顿下城的那样一个金融商业中心。这个计划当初受到许多反对,但结果证明是成功的:地下和地面建设的合理分配(机动车辆交通在中央大道全部在地下实现),配套的公寓、市政、商业文化、交通服务等多种功能的齐全和实用,使得这个城市边缘地区受到各方面的青睐,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功能集聚点。

拉德芳斯区的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是为巴黎之轴再树立起的一个历史标杆。1983年,当时的法国总统从423份参选的设计稿中选中了这个由丹麦人斯波莱克尔森(Johan Otto Von Spreckelsen,1929-1987)所设计的形似凯旋门的拱门式建筑。斯波莱克尔森此前没有什么名气,他的设计付诸实施的只有三个小教堂和他自己家的房子。斯波莱克尔森同设计巴黎机场候机大厅的安德雷(Paul Andreu)合作,构造了这一个外观线条简单但内部结构却极为复杂的建筑。整个新凯旋门的形状好似一个挖空的正方体,重30万吨,座落在12个深达30米的地基柱之上。新凯旋门不仅是一个景物或者一座观光台,它两侧各35层的门柱上提供了46000平米的办公空间,可有共有4000多名员工在其中工作。新凯旋门的工程于1984年动工,尽管其间斯波莱克尔森在1987年辞世,工程还是在1989年大革命胜利200周年时按时完工。

在新凯旋门的前面有数不清级数的台阶。在这里,透过两侧的高层建筑,顺着街道可以远远地望见凯旋门。在台阶角落里,有一小群无所事事的地痞无赖,偶尔拦阻年轻女性骚扰之,暴露不文之物,但看起来似乎没有太大的野心。

在新凯旋门的后面,有一条长桥,木面,光洁平整。有两对青少年在桥上缠绵。没有其他行人。远处,一派新开发区的景色,有欣欣向荣的气象,其中最令人赞叹的是一组涂着三色迷彩的公寓楼。

晚霞的余晖从巴黎之轴的一端所指的方向照射过来,柔和而鲜艳。经过了一天的喧嚣之后,拉德芳斯显得冷清和安宁。钢架、水泥、石头、玻璃,规则的长线条和闪光的大平面,令人眩目的高度和令人极目的距离,构成了拉德芳斯的骨胳和肌肤。没有复杂的细节,没有人性的附加,没有历史的传说,拉德芳斯本身具备着充分的活力和张力,表现出赤裸裸的坚挺和刚毅,表现出浸透着新时代精神的力与美。

次日,2008年5月31日,上午10:00,我们乘AA-0045从巴黎戴高乐机场(Roissy Charles-de-Gaulle,CDG)起飞,顺着太阳的方向,在中午12:15到达纽约肯尼迪机场(John F. Kennedy,JFK)。

金碧辉煌的老佛爷商店。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玛德莱娜教堂。一个建筑物是多神的古庙还是基督教的教堂,不是看它的外表,而是看它的内容。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百乐轩被巴黎人民和游客视为一流的中餐馆。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位于蒙马特高地(Montmartre)附近的红磨坊(Moulin Rouge)是地道的法国式歌舞厅。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在拉德芳斯下榻的旅馆。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新凯旋门前面的戴高乐大街(Avenue Charles de Gaulle)。远远地,可以看见凯旋门在街道的尽头。在凯旋门的另一面,是香榭丽舍大道。这就是巴黎之轴。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从新凯旋门后面的木桥上看新凯旋门。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这一组公寓楼以三色迷彩、凹窗和直波浪表面确定风格。在日薄天边,紫霞返照衬在后面的青云时候,楼宇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凝固的残破与苍凉。左为新凯旋门的一角墙。点击这里或图片本身可能有机会看比较清晰的图片。

老椰子
2008年9月于纽约